跳至主要內容

創辦人

殷先生於臺北分公司

殷之浩

大陸工程創辦人

回過頭看我這一段人生工程,苦的環境是經過了,眼前的繁華社會,我也身在其中。無論營造或建築,自己的努力,都具體的站在那裡,技術的困難,人事的周折,沒有一次讓我有退卻的念頭。

二次大戰後,台灣的土木營建產業不僅重建了這個島嶼的風貌,也為這片土地打造了世界級的基礎建設,台灣因而躋身亞洲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殷之浩先生在業界立下的典範,對營建業的願景,以及他個人的努力與特質,讓他的名字與台灣土木營建業劃上等號。

他創立的大陸工程公司(Continental Engineering Corporation, CEC)興建了許多台灣最先進的地標,而且是台灣第一家拓展海外市場的營建公司。殷先生的價值觀與決心,讓大陸工程公司得以成為一間具有前瞻性的企業。

斯人願景與雄心

殷先生(上排右二)於上海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結構系求學期間

殷之浩先生1914年生於浙江省平陽縣。當時中國歷經戰火蹂躪,處於政治分裂的動盪時期。他洞悉在這樣的大時代中,惟有發展交通與工業才能讓國家穩定、轉型、成長,而投入土木工程事業則是最好的途徑。因此1932年,在他十八歲那年,他進入當時中國最著名的土木工程學校 – 上海交通大學。四年學成畢業後,他先後在中國西北和西南邊境地區的隴海鐵路管理局,以及川康公路工程局擔任工程師。這使得他在抗日戰爭最激烈的時期,得以從事國家最具挑戰性的交通基礎建設專案,並從中獲得寶貴的實務經驗。

1941年,殷先生在重慶創立偉達營造廠,主要承攬軍事設施的建設項目。隨著日本投降,二次大戰結束,殷先生決定貢獻他在工程與商業的專業能力,投入國家的重建與改造。他以英文Continental為名,將公司改名為大陸工程公司,主要是為了體現他少壯時的雄心:期望在幅員遼闊的大陸河山,以營建工程為國家播下無所不在的貢獻與基業。

1948年,國共內戰激化,殷先生將大陸工程公司遷往臺灣,開始在這塊土地上貢獻自身土木與建築工程的專長,並讓大陸工程這個名字成為創新與品質的代名詞。

開創土木營建業傳奇

殷先生常巡視工地,對工程品質要求甚嚴

接下來的半世紀,直到1994年殷先生去世,他透過體現世界級的設計致力提升台灣工程營建的水準。殷先生認為誠信、品質、紀律和創新是公司的基石,也是大陸工程至今仍恪守不移的企業文化資產。

殷先生極重誠信,為了履行承諾,即使面臨損失,也絕不在品質上妥協。在眾多例子中,以浩然大樓最具代表。浩然大樓在預售完結後開始施工,期間遭遇人力與原物料成本急劇上漲,殷先生非但沒有要求與客戶重新談判提高造價,反而堅持在不犧牲品質的前提下,依照原價準時完工交付。他的誠信贏得了客戶的認同與信任。

「自律」是殷先生另一個行事準則,於公於私都嚴以律己。他巡視工地時總是隨身帶著一把鐵錘,隨機敲打建築結構以檢查可能被忽略的缺失,並且直接告知工程人員需要改進的地方。殷先生的嚴格自律為大陸工程在業界奠定良好的聲譽,並與最佳品質劃上等號。

殷先生投注時間與資源,以求品質臻於最高標準。1984 年,大陸工程取得一項上百公頃的住宅專案建造許可。然而殷先生並未因追求最大收益而急於開工。他花了十五年潛心研究,並投資數十億元整合該專案所在地與周圍的自然環境,將工程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打造了一個兼顧生態保育與舒適宜居的理想社區。這個專案就是知名的“青山鎮”。青山鎮不僅為大陸工程贏得了國家卓越建設獎之最佳施工品質類住宅類特別獎,也為景觀設計、施工品質與建築設計寫下新標準。青山鎮是大陸工程備受肯定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反映殷先生努力不懈,追求高品質的最佳例證。

創新技術與前瞻思維

殷先生(左二)於沙國利雅德郵政中心大樓與工程師合影

殷先生畢生均致力將最先進的技術,應用在各項工程專案中。他許多創新的想法,對於當時仍以農業為主,逐漸邁向工商業發展的台灣,是相當前衛與先進的。

1950年代末期,殷先生便已開始與國際夥伴合作。他率先從美國引進預壘混凝土及灌漿基樁技術,並將其應用在建造台灣首座原子反應爐。大陸工程也是台灣第一家採用德國技術生產混凝土砌塊的營建業者,同時亦開發了可應用在建築施工中的空心樑 (Hollow Beam)技術。這些創新的技術,使大陸工程成為亞洲營建業界的典範。

1964年起,殷先生開始拓展在日本沖繩、馬來西亞、新加坡、沙烏地阿拉伯,以及其他海外地區的業務。自此,大陸工程成為首家走向國際舞台的台灣營建工程公司,實現他讓全世界看見台灣營建實力的夢想。

在台灣,大陸工程也引領了許多創新的工程專案。1965年,台灣第一個多層式連棟住宅光武新村啟動了台北市東區的發展。1975年,大陸工程從日本引進法奈西斯式預力工法 (Freyssinet prestressing system),以預力橋樑懸臂式施工法,建造了全長1,452公尺的中山高速公路圓山大橋,成為當時全世界單一跨度最大,及最大橋面面積的懸臂式預應力混凝土結構大橋。

積極投身公共事務

殷先生的誠信享譽營建業界,並致力引領世界先進工程技術,許多國內外產業協會因而邀請他擔任領導者的角色。在當時臺灣處於外交孤立的國際情勢下,殷先生積極為臺灣在營建領域的國際舞台上發聲。

1986年到1988年間,殷先生擔任亞太營造業聯合會(IFAWPCA)會長。1988年到1989年,他擔任世界不動產協會(FIABCI)總會長,專注於提升開發中國家的建築與生活水準。他以個人名義資助由聯合國專家主導的幾項全球性重要調查研究,先後完成「世界貧民違建住戶概況初步調查」、「老人住宅問題初步研究」及「環境保護與不動產業初步研究」三份報告。

1991到1993年間,殷先生擔任世界營造工業聯合總會(CICA)會長。協會的成員為來自美國、加拿大、歐洲與沙烏地阿拉伯等四大區域的營建工程業者。在殷先生任內,他積極遊說成員們落實營建產業的良性發展,鼓勵並協助開發中國家發展基礎建設工程。

謙沖巨擘典範長存

身處於剛硬的營建工程產業,殷先生待人的心卻特別柔軟 ; 他擁有獨特敏銳的觀察力,每次造訪潛在的新興市場,特別是在缺乏數據資訊的開發中國家時,他從當地的蛋價就能推估當地國民所得與物價水準。殷先生十分關注都市中貧民窟的生活條件。為此他造訪了墨西哥、尼泊爾與印度等城市,了解低收入社區的需求,並以自身的影響力號召世界各地的同業,提出改善的解決方案。

身為一個成功的企業家,殷先生謙沖為懷,在私人生活中始終保持低調。二十多年來他一直戴著一只價值12.95美元的卡西歐電子錶。殷先生於1994年4 月27 日辭世,享壽八十歲,留給後世許多值得傳頌的事蹟。

斯人已遠,典範長存,回顧殷先生的一生,正如他為自己所熱愛的志業留下的註解:

「以汗水凝聚智慧與毅力,雄踞空間與永恆,創造歷史,造福人群。」
~大陸工程創辦人 殷之浩

即將前往外部連結

您欲瀏覽的資訊是由其他組織或商家提供。按下「確定」,前往瀏覽

大陸工程80週年

CEC 80th Logo

大陸工程於 1945 年二戰結束後成立 80 年來 我們歷經不同時代的變化與挑戰 我們總是思考如何不斷突破現狀 持續前行 在迎向新的階段之際 我們選擇以「初心」勉勵自己 提醒我們為何而出發 又將如何向前 為了體現這份初心 我們將公司企業識別暫時「隱形」 這個舉動象徵著 精神上不倚賴過去的光環 並勉勵自我以開創的熱情 堅韌的意志、勇氣與行動力 持續為客戶與社會創造價值

我們期許自己


以初心為磐, 在變局中穩定自持 以初心作壤, 讓理念轉化為價值, 滋養成長 以初心如炬, 照亮我們前行的方向


CEC Line pattern